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独特的文化阵地,社区教育是浙江终身教育的靓丽名片!我市通过打造“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社区,满足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构建乡村十五分钟“学习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即日起,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城市大学、温州新闻网特联合推出“浙”里享学 文化共“富”——走访温州市“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主题宣传活动,为大家解码全民终身学习的“温州模式”,全景展示温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文化先行”奋力绘就的“共富”新图景。

瑶溪街道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

温州网2022-12-05 09:02:00

  ■共同体概况

  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位于瑶溪南片,总面积2000余平方,辐射范围6.1平方公里。除周边瑶溪新天地、住宅区、凤凰城几个小区外,还包括河滨、环一、璋川三个工作站。服务户籍人口5112人,常住人口28547人。

  共同体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训和文化熏陶,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文明洗礼、丰富心灵世界的精神家园。通过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这个窗口,向全社会全面展示南洋历史文化和各项建设事业的成就,梳理南洋特有的文脉,挖掘本南洋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推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创建成效

  一、建:格局为始,打造文化聚集地

  在内设布局上,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以“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功能齐全”为原则,按照“文化共同体”的概念,科学设置文化功能及配套设施。根据场地特点,融合地域特色、非遗文化、“红色星期天”等特色文化载体,使各类教育、孝道文化、红色文化等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绽放和延伸。除了便民服务中心、道德讲堂、城市书屋、春泥乐园、科普馆等;还结合城中村改造,农村的物品、记忆逐步退出生活的现实,特别建起了南洋记忆馆。在资源整合上,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从实际出发,不刻意求大、求新,追求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内不仅有便民服务中心,还有计生卫生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城市执法部门等,同时整合“春泥计划”、“老年学校”、“妇联工作”、“点单式服务”等重点工作的项目、活动资源,在软硬件上实现共建共享。

  二、管:服务为先,充实基础力量

  为使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真正活起来,解决好“有人办事”问题,除了由瑶溪街道牵头,召集学校、社区、企业、家长代表及社区教育志愿者代表等人员,组建“家校社企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以外,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还专门配备了三支队伍。一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聘任专职文化管理队伍,共8人,负责制定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全年活动计划,落实相应资金、设备和师资力量,保管和维护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的硬件设备,保持各场馆室内的干净整洁,具体承办相关活动,整理活动内容,保管活动档案资料,更新活动照片和展示内容。同时加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强化考核、提升待遇,增强其工作积极性、持久性和专业性。二是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邀请公益机构队伍入住文化礼堂,在活动安排上进行统筹,协调对接好区文明办的点单式服务,将群众需求与上级服务紧密的结合起来。三是整合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打造一支管理有序、服务专业、覆盖面广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涵盖老中青、党员群众、文艺医学等队伍,能满足各类人群、各类需求。现有兼职教师9人,志愿者100余人。为保障各类队伍有序开展工作,“家校社企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机制,确定了工作汇报制度,即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共同体建设工作、汇报工作进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通过开会汇报工作和讨论,集中集体的智慧,应对工作中的困难,更好的参与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创建工作。

  三、用:活动为引,突出落实力度

  为了充分发挥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的作用,领导小组一方面强化菜单式的“送”,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制定《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服务菜单》,邀请街道妇联、文联、社科联等责任单位开展一年四季送演出、送图书等“文化进分校”活动,带动社区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活起来。另一方面,致力于自主性的“种”,广泛开展“种”文化活动,发动辖区内各类团体开展文体活动,举办“我们的村晚”、戏曲表演、合唱表演等民俗节目,精选一批优秀节目参加区级、市级集中展演,并组织开展“长者戏曲课堂”、“中华韵”、“声乐班”等文化课堂,让居民享受到更多“文化大餐”同时,让村民才艺得以发挥,更好的激励了更多的村民投身共同体活动。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还抓住学校放学、放假为时间点,建立“道德学堂”,由当地名人、青年志愿者、宣讲员等成立辅导团队,组织辖区儿童少年开展假日令营、童心悦读、国学礼教、志愿服务等四大实践活动。

  四、育:文化为魂,铸造精神高地

  在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的建设中,紧密围绕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俗文化等,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地域文化精髓,积极开展共同体创建活动。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以打造居民的精神乐园为目标,以南洋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城市书屋、科普体验馆、南洋记忆馆、春泥乐园等场馆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各年龄段居民都喜闻乐见的文体群众性活动,塑造环境、营造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育善孝之人,铸造精神高地。

  自2012年老南洋社区成立以来,南洋文化礼堂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省级五星级文化礼堂、获得了省级高质量就业社区、省级无障碍社区;省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被评为温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四星级文明社区,温州市一级社区分校、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市级墨香村社社区、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市级民主法治社区、市级健康社区,2020年获得2019年度龙湾区社会事业建设工作中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2020被列为未来社区省级创建点,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品牌示范

  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建、管、用、育”一体化的培育,全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赋予了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崭新的生命力。统筹整合社区内外各种公共学习资源,融合线上线下社区学习空间,服务社区“全龄段”的教育需求,为社区内的托幼服务、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提供“全链条”支撑。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新机制,家校社企共建共治

  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由瑶溪街道牵头,召集学校、社区、企业、家长代表及社区教育志愿者等人员,组建“家校社企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参与机制,使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社区教育工作。以协同育人工作协调会为工作开展核心,通过定期开展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家长委员会和社区、企业联席会常态化联系四个资源共享小组,加强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 

  将全年龄段打造“育享南洋”课堂融入社区建设,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全年工作规划之中,并制订相关工作制度,将工作分解到各个成员,使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有序,责任到人。

  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以街道和学校、社区、企业等协同共建的工作机制,构建家、校、社、企育人共同体,全员、全程、全方位落实共治理念,初步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教育新生态。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从不同对象出发,通过网络、官方媒体、社区公共空间能作为载体,实现如教室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定向开放和公开开放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二、依托阵地,突出特色亮点

  1.将地域特色融入课堂,让资源活起来

  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充分结合南洋社区从农村社区转变为城市社区的历史背景、多方企业资源、周边教育资源等情况,从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需求出发,建构社区公共学习空间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让社区居民不仅能通过特定主题的活动中学习,而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学习氛围,让课程动起来跟着居民走。如依托南洋记忆馆开展参观活动,记忆馆中保留了老南洋原有的风味,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记录了南洋的记忆,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以往南洋的农村风貌、民俗风情、产业往事等。带领青少年们领略以往的南洋乡村记忆,同时这里也承载着老一代居民的美好回忆。

  2.将非遗文化融入教育,让课堂活起来

  “非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的文脉基因,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为了在昂首阔步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有效开展保护、传承、展示“非遗”工作,让“非遗”走进居民,让青少年从小接触非遗、了解非遗,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链接多方资源,为辖区各年龄段居民带来传承文化滋养活动,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等类别。如邀请浙江省非遗“玻璃银光刻”代表性传承人项之华老师为辖区居民带来“走近非遗,领会玻璃银光刻的流光溢彩”主题活动、“非遗匠心——雕版画拓印进社区”分享互动体验会;邀请温州漆画工艺大师倪以定为辖区居民、学生带来了“走进近非遗——镶嵌漆画;邀请温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温州方言评书”非遗传承人周立冬为辖区儿童开展了“走近瓯语——温州方言课堂”等。此类活动丰富了居民、青少年业余生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让他们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与动手能力,体验手作带来的乐趣。

  3.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教育形式,让社区美起来

  除对应居民表现需求设立的课程外,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还创新课程参与形式,让社区居民通过会议、讨论、创作、线上、志愿服务等多种方法参与社区教育。让社区居民在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课堂中提升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其对于社区事务的理解能力和互动能力,将社会治理的能力潜移默化的传给居民,释放群众自治的活力。促进区域文化传承,共建学习型的美好社区。尤其是携手退伍军人、老兵围绕“红色星期天”、“党在你身边”等载体开展红色课堂。通过唱红歌、打军体拳、绘画百米画卷、老兵故事宣讲等形式,营造“颂党、爱党”的氛围。如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携手温州城市大学爱阅团以“红色星期天”为载体,为辖区青少年带来“重温革命之路,点亮阅读星火”红色绘本公益课堂,以绘本的形式讲述了《小英雄王二小》《巾帼英雄秋瑾》等一个个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及和平时期的英雄故事;携手龙湾区“红色永驻”老兵宣讲团为辖区居民讲述老兵英雄故事,激励居民与新一代年轻人关注国防、献身国防,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军荣军的浓厚氛围;暑假期间,南洋社区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围绕“学党史 铸军魂”的主题,以军训、童心向党活动为主线,并学习书法、英语、美术、声乐、心理、形体等课程。

监制:张佳玮|策划:黄国强|编辑: 金道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