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港“逐绿少女”,“爆改”家乡那片红树林!

龙港“逐绿少女”,“爆改”家乡那片红树林!

温州网 2025-10-23 18:00:00

  温州网讯(记者 王嘉叶 金道汉 视频 林杰)漫步龙港市新美洲社区的江滨栈道,沿途茂盛的红树林高低有致、层次分明,犹如一层层陆地上的碧浪。轻风拂过,红树林随风摇曳,野鸟群掠过水面,一幅“人在画中游,鸟在头顶飞”的生态画卷凌空展开……温州市龙港红树林省级湿地公园,被喻为海岸带上的“绿色长城,是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延伸最北的地区之一。

  这是00后“逐绿少女”卢文淇工作的地方,也是她最喜欢停留,放空心灵的“诗和远方”。

  少女返乡奇遇!

  从“印刷味”到“红树香”

  “大学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家乡有那么美的红树林,只是一直没机会去……”作为一个龙港00后,卢文淇的童年是印刷厂和油墨味的,直到她2019年离开故乡龙港赴杭求学时,龙港还是一个努力向“镇改市”目标冲刺的印刷城。“那时候,我没想过大学毕业后会回来。但就是那一年,龙港撤镇设市成功。从那以后,每一次假期回家,都像在开‘彩蛋’。”

  在卢文淇的朋友圈记录着浙江最年轻城市——龙港的一个个“蝶变”:熟悉的社区里忽然出现“城市书房”,荒芜的空地上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陈旧凌乱的老街区化身美丽的公园绿地……她欣喜地发现,原来曾经成长的地方,还藏着那么多的宝藏。

  亲眼见证的家乡巨变,彻底改变了卢文淇的人生规划。2024年,龙港撤镇设市五周年,带着对这座不断“刷”新的城市的好奇和信心,大学毕业的她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

  也正是在这里,卢文淇与那片梦中的红树林“不期而遇”——这座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占据了23%的龙港市大陆岸线的湿地公园,就在她的工作辖区内,守护它、宣传它成为她的重要使命。

龙港红树林。缪驯鸽 摄

  生态也能很潮!

  新手社工“爆改”家乡

  “我想这应该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卢文淇笑着说。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从党建到网格治理,她“边学边干,有活就上”。而红树林保护,成为她工作中最富使命感的一环。

  这片红树林生态禀赋优越,却因缺乏宣传和文旅配套而“养在深闺人未识”。新美洲社区党支部书记何金来的一番话点燃了卢文淇的灵感:“小时候春游,总有讲解员带我们认识自然。为什么不把这样的课堂搬进红树林?”

  她的提议很快落地。社区联合护林员推出“红树林自然讲堂”,把科普知识从课堂搬到大自然,组织孩子们走进湿地,观察红树生长。“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守护红树林,还要让它‘活’起来,讲好生态文明的故事。”在卢文淇的努力下,社区还开发了红树林生态研学路线,不仅吸引了众多学校组团前来,更成为摄影爱好者记录候鸟迁徙的“生态窗口”。

  “红树林很美,但这些美丽要让大家看到、了解到,大家才会更爱这里。” 卢文淇自豪地说到,随着红树林的不断“出圈”,这里已成为温州市热门观鸟地之一,吸引了全国各地无数观鸟爱好者和自然摄影师前来“打卡”,还是众多生态学者、自然教育专家的“生态实验室”“生态教室”。

池长峰 摄

  以热爱致青春!

  把家乡变成诗和远方

  一年的社区工作,对社区居民、对故乡龙港的责任,如同这片红树林一样,在卢文淇的心里扎下了根,从一个“彩蛋”沉淀为一份“责任”。

  “一开始,又多又杂的社区工作确实让我焦头烂额,对于‘社工’的理解,也仅限于‘在社区里帮助居民做事’而已。”然而,当社工小伙伴们在社区书记的带领下一次次登门入户,听民声、解民事;当老百姓在一轮轮不懈的宣传里,将生态保护作为社区共识;当研究者和游客们流连在红树林里,为这片美景赞叹连连,“我觉得大伙的付出都值得。”

  “红树任意摇曳,鸟儿自由飞翔,周边的村民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这是湿地该有的样子。”如今,她守护的红树林每年固碳量达570吨,生态经济价值约8.9亿元,成为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绿意空间。而对卢文淇而言,这片湿地不仅是故乡的生态屏障,更是她与龙港年轻一代扎根成长的象征。 

  “以前不想回来的同学和表弟,现在也陆续回到龙港了。” 卢文淇把龙港的年轻人比作“种子”,“我们都是回家的‘种子’,在故乡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守护家乡的‘大树’。”

方明和 摄

  夕阳西下,卢文淇和护林员结束了一天的巡护。远处的白鹫群掠过水面,翅尖轻点涟漪,仿佛在为这群“湿地守护者”鼓掌。在龙港这片改革热土,人与自然的生态革命,仍将生动书写下去。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数字政务频道 编辑:王嘉叶责任编辑:黄国强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