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者”,君!“改革名城”藏着网文女大神
温州网讯(记者 王嘉叶 金道汉)小小一根网线,串起中国20多年的网文创作发展史。而在东海之滨的龙港,这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有一位默默坚持二十载,用键盘敲击梦想的网络文学“破壁者”。
她,就是厉王君,一位80后网络文学女作家。或许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她的笔名“云芨”更为人熟知——凭借《一仙难求》《天命为凰》等热门作品成为阅文集团的白金作家,这是当今网文圈一个作家能获得的最高评级。
“龙港既传统务实,又包容开放。”谈及家乡,这位文静中透着坚毅的网文女大神眼中闪烁着光芒。她回忆道,当年辞去稳定工作选择专职写作时,在许多人眼中这无异于“不务正业”。“但龙港人有个特点:只要你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选择值得尊重,他们就会认同你。”这份务实与开放,正是龙港这座“改革名城”的精神底色。

梦想萌芽:
从乡野阅读到文学求索
厉王君的文学梦想,始于苍南乡下的舅舅家。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些书页泛黄的《薛仁贵》等传奇话本,成为了她文学启蒙的钥匙。
“凡是带字的,我都要拿来看一看。”回忆起童年,她笑意盈盈。那个在月光下偷偷看书的小女孩,对文学有着本能的渴望。
随着求学之路,她从乡村走到钱库,再到龙港。上世纪90年代的龙港,文化设施尚不完善,但学校阅览室和街头书店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各类书籍杂志都成了她的精神食粮,文学、科幻、科普……广泛的阅读不仅丰富了她的知识,更在心中悄悄筑起了文学的梦想。
千禧之年,互联网春潮涌动。大学期间的厉王君,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沉浸在“榕树下”“西祠胡同”等早期网络文学平台。这片新天地,激活了她内心深处的文学创作种子。

职业破壁:
从网络试水到全职坚守
2003年,厉王君大着胆子向台湾出版社投出第一篇作品,意外收获了第一笔稿费。“当时家人都很惊喜,但谁都没想过写作能成为正式职业。”厉王君说。
转折发生在工作两年后。朝九晚五的文秘工作虽然稳定,却让她深感疲惫。“人的精力有限,应该投入到真正热爱的事业上。”经过深思熟虑,她毅然辞职回乡,专心投入网络文学创作。这个决定在当时需要很大勇气,但她坚信,人生应该为理想而活。
网文圈不乏一夜成名的故事,但厉王君的创作之路并不平坦。“在本世纪初,网络作家几乎等同于‘无业青年’。”厉王君坦言,最让她感动的是父母的理解与支持,“他们默默承受了外界的议论,从不在我面前表露压力。”
深知“有成果才能被承认”的道理,她潜心创作,日复一日地敲击键盘,第一部网络小说《一仙难求》就拥有了500万的点击量,成为她的代表作。当稿费收入逐渐稳定,“云芨”之名在排行榜上节节攀升,周围的质疑渐渐变成了赞赏。“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我是一名全职网络作家。”

文化扎根:
从“孤勇者”到“引路人”
更大的转变来自作协组织的成立。回忆起加入温州市网络作家协会和龙港市作家协会时的情景,厉王君依然难掩激动:“就像在黑暗中独行时突然看到了灯火,发现自己并不孤单。”
这个典型的“I人”作家,在找到组织后主动承担起“引路人”的角色,不遗余力为新人作者指点迷津。“我们这群人,早不是单打独斗的‘码字工’,而成了彼此江湖里的灯塔。”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如今,厉王君的多部作品已传播至东南亚、韩国等地,部分作品还被改编成影视剧。而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龙港,她除了积极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外,内心深处有着更高的期待——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好的文化土壤,让文化的根系扎得更深,让更多的文学梦想在这片改革热土上茁壮成长。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问她:“码字20多年,腻了吗?”她笑答:“喜欢就是写作最大的意义。长江后浪推前浪,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在江湖,但江湖犹在。”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小计量护航大民生!温州民生计量实验室开放15年,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
政务新闻08-24
-
温州家长最关注的家庭教育话题出炉 名师大咖带您直面“成长的烦恼”
政务新闻08-22
-
浙江平阳:数学之乡和魔方的美妙邂逅
政务新闻08-23
-
聚侨力,创未来!龙港市举办“龙港现象”与“四千”精神圆桌对话会
政务新闻08-22
-
南开大学与龙港市共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
政务新闻08-21
-
平阳首个“数字乡村云平台标杆村”落户龙祥村
政务新闻08-21
-
惊叹!平阳用4000块魔方拼出苏步青画像
政务新闻08-18
-
来数学家之乡感受魔方的魔力!“步青杯”国际魔方大赛在平阳开赛
政务新闻08-18
-
平阳岗上村:文健共享,擘画美丽乡村新画卷
政务新闻08-18
-
平阳县红十字会打造“三位一体”融合平台 助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
政务新闻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