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龙湾永兴: "人大+"机制激活生态治理密码

龙湾永兴: "人大+"机制激活生态治理密码

温州网 2025-08-05 16:09:00

  温州网讯(记者 金道汉 张群林)夏日清晨,龙湾区永兴街道沙园村的河道边,区人大代表季绍平踩着露水浸湿的石阶,用长杆拨开漂浮的水草,手机镜头对准一处隐蔽的排水口。“上周发现的河道清障点,今天要盯紧整改情况。”他的巡河记录本上,每周都会及时记录下发现的问题。

  作为温州工业重镇,永兴街道曾面临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考题。近年来,人大永兴街道工委聚焦生态生活改善,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为载体,创新“人大+”工作机制,通过“服务+监督+宣传”三维联动,探索生态环境领域基层监督新模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双促进”。

  架起民意“连心桥”

  破解工业治理难题

  为推进辖区生态文明建设,人大永兴街道工委积极组织人大代表通过“座谈交流+视察调研”双轨模式,靶向推进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在人大永兴街道工委的助力下,精铸小微园、特殊钢小微园等周边异味敏感点得到有效整治,解决了群众关切的环境痛点;环保、执法中队等部门开展专项联合执法,取缔非法窝点5处,办理环境违法案件13件,形成监管震慑力。

  织密治水“防护网”

  创新河道治理机制

  针对街道老城区外来人口集聚、房屋老旧、河窄巷小等导致治水成果难以长效维持的难题,人大永兴街道工委首创“巡查+监督”模式,将区人大代表、议事会成员编入“河长制”网格,如人大代表季绍平、方松斌、张槐等坚持每周巡河,建立问题台账,督促开展河道清障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清理量约1500立方米。此外,人大永兴街道工委聚焦“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推动辖区河道水质主要污染物指标大幅下降,实现治水成效显著提升。

  激活生态“新动能”

  构建全民参与格局

  今年以来,人大永兴街道工委以“分组定人、全域覆盖”为原则,发动辖区人大代表、议事会成员,化身“生态宣传员”,深入村社、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等场所,开展生态文明政策法规宣讲,发放宣传手册1500余份。依托“周三代表有约”“谈谈‘兴’事”等平台,组织学习环境保护法、生态文明建设专家解读等内容,收集群众生态治理建议80余条,引导广大群众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凝聚起共建美丽家园的社会合力。

  从工业区的废气治理到老城区的河道新生,永兴街道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层逻辑:人大监督不是抽象的"政治名词",而是可量化的水质指标、可感知的空气变化、可触摸的民意温度。这种“一线工作法”的创新,正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本。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数字政务频道 编辑:金道汉责任编辑:黄国强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