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结出致富果!跨界新农人,在龙港追光田园梦!
温州网讯(记者 王嘉叶 金道汉)人勤春来早,春耕催人忙。这个春天,越来越多新农人走进龙港的田间地头,带来“万象耕新”气象,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中对口社区沿江现代农业园区,有一位小有名气的“新农人”王同在,放弃高薪工作返乡种“地”,如今把现代农业“种”得风生水起,用“新质生产力”托起“乡村田园梦”。

跨界之路
从工科男到“新农人”
草莓长在半空中,伸手来尝鲜。走进龙港首个空中草莓采摘园——省级沿江现代农业园区的智能草莓大棚,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颗颗悬挂在半空中的草莓,好似一个个小红灯笼挂满天。
温州乐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同在穿行其间,时而仰首查看立体栽培架上的挂果密度,时而俯身监测智能蜂箱里授粉雄蜂的活跃度——这是一个以工科的严谨态度,投身农科事业的“新农人”。
作为一名典型的工科男,王同在此前一直深耕在高速机电工程行业,水泥与钢筋、工程与数据构成了他人生的前几十年。
“但是,中国人的骨子里,总会在一定时候觉醒对土地的感情。”
对于自己“工转农”的突然转身,他是这样解释的,“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奔涌而来,科技在进步,观念在更新,广袤的田野上出现了新变化,这让我感觉到,在未来现代农业会是一片沃土!”
2023年,作为土生土长的龙港人,王同在带着诚意和干劲回到家乡,与沿江现代农业园合作打造龙港首个“空中草莓”园,用“空中种植”高科技引领现代农业新风向,逐渐成为周边市民休闲采摘的热门打卡地。

贵人相助
空中草莓结出“致富果”
“农业是高投入的慢生意。”作为龙港“空中草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王同在清楚地记得创业初期的困境:无土栽培的成本质疑如潮水涌来,栽培架上结出的第一季草莓不尽如人意。
“草莓是很娇嫩的水果,对温度、水肥的变化都很敏感。”在农业新人遭遇小小“滑铁卢”之际,是龙港市共富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及时送来了“对症药”。
在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下,王同在重新调整栽培技术,并引入生物酵素技术,将园区产出的小果、烂果制作成酵素肥料,在作物吃上“自产自足”的“营养餐”的同时,也降低了园区运营成本。
“与传统温室大棚不同的是,我们建设了智能玻璃大棚,用椰糠基质对草莓进行无土栽培,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等数据,并根据草莓的生长需求自动调节,实现精准管理,降低虫害风险,草莓品质与口感大幅提升……”
王同在对他一手打造的空中田园如数家珍,“我是做工程出身的,对项目成果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我们园区出品的果实亦是如此。”

种下野望
现代农业天地广阔
“以往传统草莓园里的草莓都是生长在地上的,每一次采摘都是一脚泥,‘空中草莓’生长在架子上,采摘时不用弯腰,既干净又省时省力。有些心急的小朋友,会直接抬头对着藤上的草莓就是一口。”
“空中草莓”在龙港属于“稀罕物”,自开园以来前来采摘的顾客络绎不绝,接待了很多来园区“取经”的同行。良好的市场反响给了王同在更大的信心和“野”望。
“这几年,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智慧农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观光、采摘。”伴随着空中草莓园的发展上了轨道,王同在的视线已经落在了更远的目标上。
未来,他希望以沿江现代农业园为依托,打造“智慧农业+文旅+研学“农业新模式,力促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通过多元化业态吸引更多人流,让游客体验丰富多彩的农业活动,为广袤沃野创造更多可能,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我相信,现代农业是一个很炫酷的行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用心深耕,一定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王同在信心满满地说。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小计量护航大民生!温州民生计量实验室开放15年,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
政务新闻08-24
-
温州家长最关注的家庭教育话题出炉 名师大咖带您直面“成长的烦恼”
政务新闻08-22
-
浙江平阳:数学之乡和魔方的美妙邂逅
政务新闻08-23
-
聚侨力,创未来!龙港市举办“龙港现象”与“四千”精神圆桌对话会
政务新闻08-22
-
南开大学与龙港市共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
政务新闻08-21
-
平阳首个“数字乡村云平台标杆村”落户龙祥村
政务新闻08-21
-
惊叹!平阳用4000块魔方拼出苏步青画像
政务新闻08-18
-
来数学家之乡感受魔方的魔力!“步青杯”国际魔方大赛在平阳开赛
政务新闻08-18
-
平阳岗上村:文健共享,擘画美丽乡村新画卷
政务新闻08-18
-
平阳县红十字会打造“三位一体”融合平台 助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
政务新闻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