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多士 为东南最》作者:陈俞西
一次偶然,我在蝉街热闹的街市里,走进了一个不起眼的展览馆。它位于温州老八中大门一侧,一层是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二层则是温州城区革命历史馆。进门后,两行大字难倒了我:温多士为东南最。我读不懂,妈妈说:“大概是指温州有很多“士”,是东南地区最多的!我问:“那什么是‘士’呢?是‘官’吗?”妈妈笑而不答,让我自己在馆内找找答案,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士”有学养
大厅里的人物雕像首先吸引了我。他们是温州历代科举状元,古代学士代表,有王十朋、木待问、赵建大等文学大儒。我仔细读着介绍,王十朋爱国忧民,赵建大乐善桑梓,木待问翰章流芳…他们或忠,或善、或博,但有同一个特点,才高八斗且心系百姓。妈妈说:“他们是了不起的学士!”
我想,“士”应该就是博学多识、品行高洁的人吧!
“士”有信念
再往里走,一份温州进士名录进入了我的视野。“海坛沙涨,温州出相”,传说海坛山下瓯江沙子涨起来了,温州就会出宰相。有趣的是,南宋贤相——陈宜中、明宣德首辅——黄淮、明嘉靖首辅——张璁都印证了这个传说。其中,我喜欢张璁。他虽半世潦倒,却始终清廉自守,博学明辨,且勇于革新。在“大礼议”中始终坚持自己“重人伦、重人情”的信念,并始终为之竭尽全力,即使孤立无援也没有放弃。这种“斗士”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原来,“士”也应当具备强烈的信仰和超越精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士”有风骨
来到二楼展示着一些我耳熟能详的名字:朱自清、苏步青、郑振铎、夏鼐……这些大师都在书中出现过,我暗暗为之自豪。当然也有些陌生的名字,于是,我仔细地看起来,发现温州当地也有许多革命志士,为国家和党贡献了全部力量。这些革命志士当中,我最敬佩的就是蔡雄了:蔡雄七八岁时,就和小伙伴一起爬到当年抗击倭寇的城墙上,一同讲述自己想要救国的志向。后来,他成为了朱自清作家的学生,接受新文化的熏陶,他一直积极宣传新思想,在19岁的时候光荣成为一名共产党党员。一次营救同志时他不幸被捕,在狱中饱受折磨,被打得血肉模糊,手脚全断却守口如瓶,最后在老八中的操场上被特务秘密杀害,年仅20岁。他的刚毅和坚定,令我肃然起敬。尽管年纪轻轻,却已展现出如此的风骨!我不禁对他心生敬佩!
原来,士就是有学养,有信仰,又有风骨的人呀!这不就是敢拼、敢干的温州精神么?回到家中,这些与众不同的“士”的形象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引我深思。温州,浙里东南之地,孕育了无数杰出之士!而我们这些年轻一代,更是承载着重大的责任!自古以来,只有不断前行的行者才能走得更远。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这大好时光。让我们铭记使命,化身为“学士”、“斗士”、“志士”,自强不息,怀揣着信念,秉持着热爱,成为那代代相传的温州“士”。
写作背景:在阅读了“我从浙里走来”系列丛书之后,作者有幸在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进行了一次参观,这次经历激发了他对温州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感悟,尤其是对温州的“士”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文章中所指的“士”,涵盖了温州历代科举状元、文学巨匠以及革命先驱,他们以深厚的学识、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著称。作者通过与母亲的交流以及对展示馆展品的细致观察,对“士”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阐释,从而对家乡的人文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反思。
(作者: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外国语小学六(1)班 陈俞西)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为你推荐
-
小计量护航大民生!温州民生计量实验室开放15年,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
政务新闻08-24
-
温州家长最关注的家庭教育话题出炉 名师大咖带您直面“成长的烦恼”
政务新闻08-22
-
浙江平阳:数学之乡和魔方的美妙邂逅
政务新闻08-23
-
聚侨力,创未来!龙港市举办“龙港现象”与“四千”精神圆桌对话会
政务新闻08-22
-
南开大学与龙港市共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
政务新闻08-21
-
平阳首个“数字乡村云平台标杆村”落户龙祥村
政务新闻08-21
-
惊叹!平阳用4000块魔方拼出苏步青画像
政务新闻08-18
-
来数学家之乡感受魔方的魔力!“步青杯”国际魔方大赛在平阳开赛
政务新闻08-18
-
平阳岗上村:文健共享,擘画美丽乡村新画卷
政务新闻08-18
-
平阳县红十字会打造“三位一体”融合平台 助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
政务新闻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