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键词,见证龙港这三年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7日 来源:温州网 作者:

  9月7日上午,温州召开“温州这十年·龙港”主题新闻发布会,龙港市委书记何宗静用三个关键词,晒出了撤镇设市改革三年的成绩单。

  龙港是一个承载梦想、创造传奇的地方。三年前,龙港实现了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历史性跨越,承担起了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探路的特殊使命。三年来,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锚定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基层治理样板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目标,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社区大服务、小空间大产业、小城市大智慧"的标准,聚力"抓改革、促发展、优民生、强治理",以40%的行政资源有效地承接了100%的行政管理职能,探索走出了"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改革新路子。

  第一个关键词:"使命"

  这三年,我们始终高举改革大旗,奋力推动改革破难题、发展促民生、治理提效能。

  一是坚定扛起打造"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的使命,探索形成标志性成果。我们研究出台了改革"一年清单、三年行动、五年计划",与中央党校、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改革决咨委,建立改革观察员等"群策群力"的机制,开展改革项目打擂比拼,不断深化4个国家级和17个省级改革试点。经过三年探索,先后形成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转职能"、"一张智网管全域"等"十个一"改革成果,争取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促进和保障龙港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决定》,龙港改革探索入选了中国改革的典型案例,新型设市模式、优化创新城市治理、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等经验做法获得了中央深改办、国家发改委的肯定推广,"大部制、扁平化"设市模式和参与的"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等两项改革获评浙江省改革突破奖。

  二是坚定扛起"打造基层治理样板区"的使命,探索形成可复制经验。我们秉持"不增层级增协同、不坐机关坐社区"的改革理念,把数字化、社会化作为破解"人少事多""乡镇缺层"等难题的"船"和"桥",通过大部制"条抓块统",社区联合党委"党建统领",市领导和部门捆绑社区"组团服务",社会组织、企业、乡贤、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多元共治"和"一网统管"平台"数字赋能"等改革举措,实现了80%以上的基层问题和群众需要的服务在社区这个层级就能够得到解决。"条抓块统、一网统管"的经验做法在温州全市推广,"市管社区"的扁平化改革入选了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城市案例。

  三是坚定扛起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使命,探索形成新增长新态势。我们高效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做好"七队三单"建设,创新开发疫情防控流调核酸在线、快递行业疫情管控、重点工程"智慧防疫"等特色应用,快速落实"五快"机制阻断传播链,以防疫之"稳",护发展之"进"。前两年的投资、财政均以两位数增长,2021年县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国第48位,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第34位。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65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居温州第4、全省第6,经济"稳"的基础越来越牢固,"进"的动能越来越充足。

  第二个关键词:"突破"

  这三年,我们始终坚持"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破局开路、赋能加分。

  一是奋力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我们坚持"不建机构建机制、不靠编制靠智治",系统性深层次地重塑"大部制、扁平化"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持续深化经济全链条、建设全过程、民生全生命周期的大部制改革,以"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推动部门一体协同,以"一张清单转职能"改革创新多元共建共治,构建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县域运行体系。迭代"市-社区-网格"扁平化治理模式,实行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两个中心"一体融合,横向联通基层治理"四平台"、应急协同指挥等13个系统,纵向贯通68个省市重点应用,率先实行110与12345话务并轨,确保市级指令直达社区、贯通网格。实施全域社区化、网格化改革,设置469个全科网格、15个专属网格和3311个微网格,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形成26个区域党建联盟,大力推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引导263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形成了"党建统领、多元共治、组团服务、整体智治"的基层治理新体系。

  二是奋力在创新驱动上实现突破。我们落实创新核心地位和首位战略,编制完成"五位一体"的青龙湖科技城规划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孵化园、印艺小镇客厅等23万方大孵化集群,以"头部企业+研究团队"创新联合体模式落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着力推进北京印刷学院龙港产业学院、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提质升效,企业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省科技型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前两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4.5%,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强度从1.72%提高到2.92%。

  三是奋力在要素保障上实现突破。我们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方式。向上争取政府债券额度45.48亿元,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企业专项债券20亿元,组建20亿元政府产业基金,获农发行、农行等金融机构综合授信额度220亿元,新增用地(用海)指标6300亩,清理整治低效工业用地1610亩。我们联动推进国企购售电、亩均论英雄、"最多跑一次"、"综合查一次"改革,出台党员干部正反双向激励"双十条"、"强监督、优营商"九条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年来,共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9个、省"152"工程项目4个,招引项目总投资达362.5亿元。

  “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

  第三个关键词:"变化"

  这三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聚力推动产业提效、城市提质、民生提档,勾勒出一幅幅彰显龙港特色、顺应人民期盼的蝶变画卷。

  这三年,涌动着产业结构之变。我们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不断健全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一链一策"做大"印刷包装、新型材料、绿色纺织"等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绿色包装材料制造基地、医卫材料生产基地和千亩机械设备智造园,新增"中国非织造材料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国字号金名片。做强省级经济开发区平台,发展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港口经济等重点新兴产业,引进70亿华润电力超洁净能源、元达升新能源超导材料等高新战新项目。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累计新增"小升规"企业147家、超亿元企业13家,净增市场主体3.2万家,实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值10亿元企业首家"破零"。

  这三年,涌动着城市品质之变。我们坚持以百年大计理念抓规划建设,高标准建立"1+1+N"城市规划体系,着力构建"一轴一带一新城"的拥江面海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老城复兴"、"新城崛起"三年行动,老城聚焦功能织补和风貌提升,开展旧小区、旧工业区"双改"融合试点,引入华润置地连片开发滨江核心区,加快打造舥艚渔港风情小镇等十大亮点工程,构建高品质生活空间;新城突出"产城人"融合,全面实施用海报批、基础建设、产业招商等新城开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龙湖北湖湿地公园等百项千亿重点工程,打造现代滨海特色新区。联动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建,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全域环境整治,城市面貌越变越美。

  这三年,也涌动着民生福祉之变。我们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民生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80%以上,滚动实施民生实事三年行动,高标完成了238项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努力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老百姓。全面推进教共体、医共体、公交一体化建设,开发"共富加油站"等特色应用,探索走出了"全域城市化、就地市民化、服务均等化"的龙港共富路径。比如,开展技师培育和提低联动改革,完成职业技能人才培训1.09万人次,委托职技学校"订单式"培养100名特困家庭学生,链条式精准帮扶学生就学就业。

  这三年,我们团结一心、感恩奋进,经受住了疫情冲击考验,克服了初创艰辛困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龙港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坚信,只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在省委省政府、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改革做深、把发展做实、把民生做好,演绎更加精彩的龙港故事,奋力谱写好"两个先行"的龙港篇章!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解答

  问题一:龙港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备受全国的关注,三年来温州市发展改革部门是如何助力龙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

  温州市发改委主任项伟胜:温州是吃改革饭长大的,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温州的一项重大任务,承担着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探路的重要使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专题部署。各级发改部门靠前服务、全力支持,为改革的纵深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主要是推进三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重大政策协同发力,助力龙港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省市县三级发改部门联动,立足龙港改革发展实际,量身打造支持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赋能龙港高质量发展。在省级层面,2021年1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龙港市苍南县两地深化改革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共12条支持举措。其中,对中央明确可以在地方实施的重大改革举措和我省实施的省级改革创新举措,支持龙港市结合实际率先突破、系统集成,支持龙港市重点产业项目列入省"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省重大产业项目等各类项目库。市级层面,将深化龙港新型城镇化改革纳入温州市2022年共同富裕"1+5+n"重大改革清单,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市发改委会同市委改革办牵头协调推进四方面110项支持龙港改革重大事项,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龙港市成功注册全国首支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20亿元。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纵深推进,助力龙港夺取突破性改革新成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放开龙港市城镇落户限制有关规定》,全面取消社保、居住年限限制,放开私房租赁落户,实现落户"零门槛",有效破解落户政策壁垒多、户籍吸纳人口弱等问题,至今已落户7880人。深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深入实施"教共体"、"医共体"等公共服务共同体建设,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配套政策体系,龙港市列入“浙里新市民”应用全省试点并率先上线,建立以"居住证+积分"为准入依据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率全省之先推出"全域一窗受理、网办集中审批、全时同步出件"的"一窗通办"新模式。深化乡村集成改革,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试点,激活农村资源要素。

  三是聚焦重大项目加速建设,助力龙港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实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行动,加快建设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产业转型多领域重大项目,加速龙港城乡面貌精彩蝶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医疗方面,新建龙港市人民医院新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0院前急救指挥中心;在教育方面,三年来实施教育重点项目13个,启动新建公办幼儿园30所,建成公办幼儿园4所,实施学校改造提升工程29所;在交通方面,甬台温复线芦浦互通、228国道龙港至龙沙段、瑞苍高速龙港段建设全面提速、218省道安吉至龙港公路等项目前期稳步推进;在城建方面,实施28个重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改建市政道路91条(段),新建停车场42个,创成省级"基本无违建市";在产业方面,新增智能化技改项目343个,签约落地政产学研合作项目40个,获评"中国非织造材料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国字号金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办、国办《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强化公共服务供给等重点工作,瞄准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持续助力龙港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

  问题二:今年9月1日龙港创新发布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缴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将农民群体纳入公积金保障体系,那么类似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三年来,龙港还有哪些具体做法和成效?

  龙港市委书记何宗静:确确实实增进民生福祉是老百姓的最大期盼,也是龙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年来我们也是坚持"补缺"与"提质"两手抓,努力让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一、坚持优质共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讲到的,我们为了破解百姓住房难、住房品质差、建房融资难的问题,我们联动推进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宅基地改革,创新推出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强住房公积金的制度,让其同等享受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权益。

  三年来我们也始终瞄准群众所思所急所盼,每年投入80%以上财政收入用于民生事业,加快建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努力实现全域无差别、同城同待遇。比如说,为了满足老百姓"上好学"的期盼,我们深入推行了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6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建的有13所、已建成的4所,我们设市之前是一所公办幼儿园也没有,新增了学位2.66万个,与温州12所名校名园合作办学,探索"市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盘活"优质教师资源,中高考成绩屡创新高。今年我们还全面推行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阳光招生",实行电脑摇号招生、分班,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又比如,为了解决百姓"就医难"的问题,我们与温州附一医进行智联合作,省市级专家团队常态化在龙港开展门诊,完成设市前无法实施的四类复杂手术近600例,同时开展首批云诊疗市级试点,建立医共体5G远程诊疗体系,让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专家在线的"面对面"诊疗。

  二、坚持整体共建,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从镇到市,龙港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我们按照一体规划、同等标准、全域覆盖的要求,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规同网,加速补齐短板,提升功能品质。比如说,针对百姓"出行难"、"停车难"等"老大难"问题,我们全面实施百项交通工程大会战,统筹推进高速、国省道、港口码头等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新改建市政道路91条95公里、"四好农村路"15条38公里,年底基本实现全域道路闭环贯通循环,新建停车场42个、新增停车位2万个,初步形成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我们还开通了社区巴士和夜间班线,投用公交车202辆,新增、优化公交路线36条,实现了全域通公交、同城同票价。又比如,我们积极抢抓"新基建"风口,投资8000万建设开通200余个5G基站,在全省率先建成千兆光网和5G网络全覆盖;我们还搭建了"CIM+"数字化场景,迭代工程建设"全链管"应用,实现全过程、全领域的城市空间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三、坚持城乡共治,加快全域环境精美化。我们坚持全域整治、全域统筹、全域推进,联动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建,城乡面貌也在加速蝶变。比如,我们持续推进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了入城口改造和11条重点街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省级特色精品村3个,打造了省级未来乡村3个、乡村振兴示范带3条,涌现出了中对口、三园、方城浦等一批网红打卡点。我们还实施"金边银角"开发利用工程,将卫生死角、荒废地改建为口袋公园、临时停车场,目前已建成完工26个,受到市民的一致称赞。又如,我们全面推进文化振兴"五大工程",启动文化馆、文博馆等"四馆一院"文化地标建设,建成投用龙跃路城市书屋、翠湖亲子阅读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布局建设1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开展全民十大阅读系列活动,打响"书香龙港·阅读之城"的品牌,城市"气质"也在逐步地提升。

  三年来,我们在民生领域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脱胎于乡镇,原有基础相对也比较薄弱,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与先进县(市、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补缺提质任务依然是十分繁重的。下一步,我们也将持续深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努力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

  问题三:龙港刚刚设市之初就面临疫情的大考,这三年可以说也非常不容易,但尽管如此,龙港的经济依然保持健康快速增长,请问龙港是如何在疫情困难形势下实现经济逆势增长的?

  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海涵:回顾这三年的奋斗历程,龙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经受住了开局组建、疫情防控、改革破题的"三重"压力和考验,经济高质量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全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实现经济指标全面逆势上扬、争先进位。上半年GDP增速居温州第4、全省第6,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居温州第2、第1。4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9项排名温州前三,没有后三的指标。总结起来,我们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以"靶向服务"激发市场主体的新活力。设市以来,面对疫情冲击,我们高效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稳增长,特别是做好"增效"、"纾困"这两篇文章。"增效"方面,以"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为导向,集成推出"助企纾困30条"、"科技新政20条"、"人才优政50条"等一揽子惠企政策,仅今年上半年就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1.7亿元,为企业降本减负7.1亿元,通过以"真金"换"真心"的方式,激发市场主体的信心和活力,全市在册市场主体总量突破9万家,年均增长10.3%,特别是今年已新增了10141家。"纾困"方面,我们持续深化"两万行动",推出市领导"亲清朋友圈"制度,成立"网格小组",制定一企一策,为企业带政策、解难题,确保真正帮到"点子上"。例如针对企业用能问题,率先探索地方国资自主售电模式,成立全省第一家县级国资售电企业,完成地方国资购售电全省"第一单",用能保障更加有力,用电成本有效降低。三年来,累计为企业解决难题3100多项,有力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共渡难关。

  二是以"换道冲刺"再造产业发展的新优势。龙港经济起源于传统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迫切需要改变思路,加快构建起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一方面,我们全面布局以青龙湖科技城为核心的"科创平台六大体系",高标准推进省级高新园区创建,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为实现创新能力区域领先提供有力支撑。三年来,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分别增加了58家和60家,均实现翻倍增长;新增正高、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81人,比设市之初增加了近2倍。另一方面,强力攻坚"制造强市"建设,做优做强印刷包装、新型材料、绿色纺织等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带,积极布局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推进产业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扩容提质。成功入选了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榜,获评"中国非织造材料产业集聚示范基地",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市规上企业数量翻了一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以"筑巢引凤"打造投资兴业的新热土。我们秉承"重商、亲商、留商、富商"的理念,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全员出动抓招商,出台招商"七张清单",精准绘制招商地图,组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招商专班,建立了招商项目库,对重大项目实行"挂图作战"、"专班攻坚",并积极创新招商思路,特别是设立了20亿元政府产业基金,主动引入浙江金控、瑞力基金等多家合作伙伴,大力开展基金招商,撬动"大好高"项目招引落地。同时,我们紧盯招商项目从谈判、签约、立项、开工到投产的全过程,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最快仅用45天就完成了招商项目的签约、土地挂牌和项目开工,跑出了"龙港速度"。三年来,我们累计招引落地超亿元产业项目49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13个,为龙港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问题四:龙港市由浙江省直辖,温州市代管,刚才发布的龙港过去三年的改革成果,离不开温州市级层面的支持和指导。温州市在龙港改革方面,是如何把握和推动的?

  温州市委改革办常务副主任张银贵:龙港改革,是中央和省委赋予温州新的改革探路重任。根据中央和示省委的部署,温州市委、市政府坚定扛起使命担当,全面做好改革文章,助力龙港加快走出新时代改革发展新路子。

  几年来,在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温州市委改革办在推进龙港改革中注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激发基层创新活力。龙港改革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双向互动的结果,在"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总体框架下,温州市委、市政府鼓励龙港发扬群众首创精神,大胆先行先试,全方位支持龙港深化探索、锐意创新,市委改革委专门出台《关于支持龙港深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文件,我们市委改革办协同20多家改革专班成员单位,集体攻坚,逐项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帮助龙港有效破解了单列考核、审批权限、执法个性化改造、会议派员制、改革容错纠错等一大批难题,为龙港减负松绑、放手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是坚持改革为民的导向。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龙港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如既往地坚守改革为民、改革惠民的初心,通过改革,为龙港人民带来了更多改革红利、发展红利。比如,前不久媒体就报道了龙港改革的一项惠民创新举措--率先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群体,改变传统农民住房自筹自建的模式,有效破解农村住房保障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这对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带来极大的帮助。这是龙港市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的一个典型案例,正如刚才何书记讲到:要努力让百姓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所以我们坚信,龙港人民定会在龙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中收获更多幸福。

  三是弘扬变革重塑精神。在助力龙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当中,我们特别注重运用数字化改革的理念、思路、方法、手段,驱动龙港在政务服务、执法监管、社会管理、民生改善等领域的深层次变革和系统性重塑。我们部署开展了“十大改革任务实施”、“十大成熟应用落地”等一系列的工作,推动一批改革试点成果在龙港先行试用,比如今年我们在帮助龙港推进社会治理中心、城市运行中心“两中心”一体融合试点过程当中,我们协调温州市相关部门自行开发的智慧应急“一张网”、消防管控“秒响应”、工程建设“全链管”、美丽城市“云管家”等一批多跨场景应用在龙港率先贯通落地,为龙港市域治理初步实现“一个大脑管全域”奠定基础。

  当然,改革永远在路上。作为温州市支持龙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专班牵头单位,我们市委改革办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在温州市委、市政府具体指导下,积极发挥改革牵头协调作用,一如既往支持龙港全方位纵深推进改革,奋力打造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更好地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民生、高效能治理,以改革突破争先的高分报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温州日报全媒体 记者:李艺

返回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