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大型传统木偶剧《白蛇传》获“广陵杯”全国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6项大奖(黄锦钗摄)
平阳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以提线为主,集布袋、杖头、人偶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木偶艺术,既可以各自单独表演,又可以加以综合利用。平阳木偶艺人首次把上述四种木偶融为一体进行同台演出,这在国内木偶艺术领域是独树一帜的。此外,古老的药发木偶也在平阳民间传承。2008年,平阳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平阳木偶戏是平阳县民间艺术的精华,具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南宋时平阳民间就有木偶戏活动,平阳北港一带素称木偶戏之乡,自诞生以来一直盛演不衰,尤以明清两代为最。明代姜准《岐海琐谈》称当时温州平阳一带木偶戏艺人黄子复等“擅巧思制木偶,运动以机,无异生人……声音清越,冠绝一时。”平阳木偶戏尊崇杭州府铁板桥头田都元帅为祖师爷,不少艺人家中都设有田都元帅的牌位和神像,世代供奉。
解放初期,平阳民间有提线木偶42班、布袋戏75班、杖头木偶1班,从业人员500多人。至今平阳民间还有提线木偶11班、布袋戏32班。剧目丰富,传统剧目有《三国演义》《包公案》《空城计》等300多个,表演形式多样,唱腔、语言等地方色彩浓厚,历史久,影响广。
平阳木偶剧团始建于1919年,前身为“乐声社傀儡公班”,2012年6月更名为“平阳木偶戏保护传承中心”,现有演职人员30人,其中包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6名。新中国成立以来,平阳县木偶剧团曾四次进京、四次出国交流演出,名扬中外。1992年进京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会演,演出《水漫金山》,荣获13项大奖;1998年受文化部派遣参加墨西哥第11届国际木偶节,连续14场演出儿童剧《蓝星星之歌》《时针飞转》等剧,倾倒墨西哥观众,荣获最高荣誉奖;2003年人偶剧《神奇的雀翎》参加全国木偶皮影戏“金狮奖”大赛,荣获剧目、表演双金奖。2020年11月25日新编大型传统木偶剧《高机与吴三春》在温州东南剧院进行公开首演,该剧创新性融合了平阳木偶戏、瓯剧、瓯绣等多项温州国字号非遗项目,在舞美、道具等多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美学效果。
2018年4月,县政府启动了平阳木偶生态文化园项目的建设,总用地面积67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9806平方米,总投资约6550万元,建设功能涵盖非遗展示馆、剧场、制作生产区、儿童体验区、办公教育培训区等,集中展现国家级非遗项目平阳木偶戏的制作和演绎全过程,是一座融表演展示、传承教育、制作体验等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园区。
平阳是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县,一代代平阳人凭借卓越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平阳木偶戏、单档布袋戏、温州鼓词、东岳观道教音乐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阳还有和剧、平阳卖纻、太平钿剪纸、头发吊灯制作等21项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蛋画、平阳南拳、鹤溪庙会等110项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溪花树、南麂国姓岙传说、畲族祭祖舞等169项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阳县高度重视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据调查,全县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322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3位、省级传承人34位、市级传承人120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41个,其中省级传承基地1处、市级传承基地21处、县级传承基地19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6个,县级体验基地9个。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工作,有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1处——昆阳一小木偶戏传承教学基地,昆阳三中“温州蛋画”“平阳太平钿剪纸”等6处县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另有省级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