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红色百年 | 浙江抗战时期首家中共报刊《平报》诞生(1937年)
2021-07-11 15:50:00

《平报》发刊词

  1937年暑期,在北平、天津、上海、杭州等地就学的平阳籍大学生、研究生王栻、陈德煊、吴景荣等20余人回到家乡,齐聚鳌江。为营造抗日氛围,使广大民众了解抗日,同仇敌忾,动员民众进行抗战。1937年8月14日,由王栻、项经川、黄澡如等鳌江进步青年发起,创办了铅印小报《战报》(三日刊),在鳌江、城区、水头、宜山等地街头巷尾张贴,以满足广大群众了解战局的迫切要求。11月1日,《战报》扩为8开,更名《平阳日报》。《平阳日报》的创办,引起了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注意,1938年11月底被突然下令停办,存在了一年零一个月。

  《平阳日报》的原班人马,在中共地下党的配合下,利用国民党内部派系的矛盾,以平阳县动员委员会的名义,改出《平报》扩为四开日报,并请当时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书写刊名,先后聘请了国民党平阳县党部常务委员黄强和国民党平阳县抗日自卫委员会总干事陈棣生兼任社长。社址迁往鳌江镇塘沽街康阜底1幢两层五间洋房。

  尽管《平报》最初是由一伙爱国青年学生组织创办的,后来又受当地政府有关方面的指导、管理并接受其补贴,报社理事会也由一个统战组织所组成,但是《平报》事实上一直在受到中共各级组织或明或暗的领导,实际上成了中共党组织的报纸。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浙南特委对鳌江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尤其对他们创办报纸,更是不遗余力地全面支持,他们先后派出杨进、吴毓、林夫、胡景瑊前往鳌江先后负责过鳌江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平报》的领导工作。1938年4月,受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浙南特委和平阳县委多重领导和中共鳌江中心支部成立,梅康任支部书记,成员有项经川、陈家瑶、杜贤宏等。中共鳌江中心支部组建后,在平报社建立了由林夫直接领导的党小组,孙亦初任组长。共产党员黄澡如出任编辑部主任,杜贤宏任营业部主任,梅康、项经川曾先后担任过《平阳日报》总编辑并经常为《平报》撰写社论或重要文章。中共党组织不仅在组织上领导平报报社,而且报社经济困难时,还多次以秘密方式资助报社。

  1940年2月24日,平报社的印刷厂建成后,马上秘密地为中共浙南特委印刷了一批文件和《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小册子,并顺利地运到根据地,受到中共浙南特委的表扬。

  1939年,《平报》发行量达到5000多份,发行面覆盖了温州、平阳、福鼎、福安、拓荣等地。为宣传抗战,凝聚人心,团结民众,作出了重要贡献。《平报》的“红色”,最终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警告。1940年2月,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给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的报告里说:“查在平阳鳌江发行之《平报》,向为某党分子所把持,且即为其活动机构,近更变本加厉,发表讽刺文字,抨击本党。经函省府,予以取缔。”1940年3月13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以“谎报言论反对政府,侮辱领袖,且有宣传共产嫌疑”为罪名,“训令”《平报》停刊一个月。差不多同一时刻,平报社印刷厂替中共浙南特委印刷文件和小册子《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事为国民党当局所获知。1940年3月14日晚,平阳县政府秘书何鲁成带兵包围平报社,驱逐员工,封闭报社,并捕去正在工作的副社长、编辑部主任黄澡如和会计王于东,路过鳌江寄宿报社的曾任中共平阳县委宣传部长、木刻家林夫也被捕,黄澡如和王于东两人后来被营救释放,而林夫则转解到上饶集中营,后在赤石暴动中牺牲。平报社被查封,其印刷机器等财产被平阳县政府没收,运到县城用之创办了《平阳导报》。

  《平报》创刊于1938年12月3日,至1940年3月14日被查封,前后历时近16个月。《平报》在中共报刊史上是有一定意义的,抗战全面爆发后,《平报》是中共在国统区已知最早问世的报刊之一,是浙江抗战时期第一家中共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