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红色百年 |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1949年)
2021-07-11 15:49:00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

  1949年1月,在平阳全县尚未解放时,中共平西区委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闹村、联山、苍南等一带建立了5个行政乡人民委员会。这是平阳县解放前夕建立的乡人民民主政权组织。平阳的解放,为在全县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先决条件,党的任务也从推翻旧政权转向了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1949年5月20日,平阳县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成立,行使行政职权。主任委员郑海啸,委员苏松、郑志偶、黄庆生、王尤。下设民政、财经、文教、公安4个科,分别由苏松、黄庆生、王尤、屠德川任科长。5月27日,平阳县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下辖的南雁、北港、南港、江南、鳌江、万全6个区和1个直属镇(城关)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成立,分别由徐宪买(即徐伯春)、蔡炳治、胡孙节、林克已、黄庆生、蔡知宗和吴廷亨任主任。是年5至9月,各区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先后成立了下辖的乡(镇)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

  1949年9月1日,平阳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戴尚义任县长,赵思孟任副县长。工作机构有秘书室,秘书黄庆生;公安局,局长屠德川;粮食局,局长赵思孟(兼);实业科,科长李学标;文教科,科长王扬西(后为郑宗坤)。县人民政府建立后,区(直属镇)、乡也相继成立了人民政府,万全区长马树干、鳌江区长吴廷亨、北港区长王毅、南雁区长白洪范、南港区长谢振昆、江南区长林克已、浦门区长林乃芳、直属镇长游寿澄。截至1949年12月,全县共有7个区、1个直属镇和73个乡人民政府。1950年6月,划区建乡,将各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作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在建立区、乡人民政府时,1949年9月,全县废除国民党时期的保甲制,实行行政村制,建立村委会。少数尚未建立村政权组织的,则以农民协会暂时代替。

  县、区、乡人民政府成立后,各级党组织工作重心转向巩固人民政权、民主建政和恢复国民经济,为全面开展新民主主义建设打好基础。

  二、平息暴动

  平阳刚解放时,曾是国民党残部逃向台湾的主要通道之一。此外,封建迷信组织“大刀会”也于1942年从福建传入平阳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平息反动暴乱是解放初期中共平阳县委的主要任务之一。

  1949年5月9日晚,曾参加温州起义的国民党二〇〇师新兵团叛变。13日上午,300多名叛军随团长叶醒尘逃至平阳县的西湾跳头海面,被西湾殿后山民兵发现,打死和俘虏了一部分,剩余的200多人于13日乘机帆船顺潮窜入鳌江,企图洗劫鳌江镇后,再从海上逃跑。叛军的前哨刚一上岸即被鳌江镇军民抓获。根据敌船位置,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在灵溪埠至第四码头一段江边,把机枪架设在屋顶上向敌船扫射;县新兵队在下埠天主教堂至方岩下渡口一带也向叛军猛烈射击,并封锁江口,以防敌船逃脱。双方激战1个多小时,船老大中弹毙命,船无法开动,叛军中部分士兵击毙船上负隅顽抗的连长,挂出了白衬衫投降。叛军团长叶醒尘等带领一个班士兵,利用救生艇逃往福建。

  1949年5月13至28日,国民党李延年兵团及吴求剑第八十五军残部三万多人,从前线溃逃到浙南地区。5月14日,其一部分残部从文成山区窜至平阳凤卧,另一部分也从文成逃经平阳晓坑、山门、雁山一带。由于平阳县委早已布置起义部队和民兵在水头、凤卧等地布防阻击,李延年等残部不敢进入水头街,改抄小路经南雁山逃向福鼎。当他们途经北港和南港时,一路上遭到民兵伏击,溃不成军。

  1949年6月24日,“大刀会”南港总会纠集会徒2000多人,在会首李招波带领下,分4路向灵溪镇进攻,进行武装暴乱。上午10时,李招波带领的500多名会徒进入灵溪镇柴街时,守卫在柴街的独立大队第二中队和区中队反复向“大刀会”喊话,宣传党的政策,责令其放下武器,停止进攻。在喊话无效的情况下,指战员们被迫自卫还击,李招波中弹身亡,10余个会徒相继毙命,其余溃散。桥墩“大刀会”500多人在会首带领下,经灵溪上街攻至中街,受到独立大队第二中队阻击,8个会徒当场被手榴弹炸毙,其余四散逃命。从东进攻灵溪镇的“大刀会”会徒300多人,行至中途,听说攻打灵溪失败,遂转至渎浦。中午,独立大队第一、第三中队从宜山赶来灵溪支援,追击在渎浦的“大刀会”会徒至西山下,将其全部击溃。集中在大观岩头的“大刀会”300多人,见三路进攻灵溪镇的会徒均死伤溃散,即惊慌撤散。下午2时,战斗结束,平息了“大刀会”武装暴乱。7月,在南港被击溃的部分“大刀会”会徒窜到马站三星村,中共浦门区委派人前往了解情况,会徒纷纷潜逃,会首被抓,会徒经教育后遣散回家。

  击败叛军新兵团、阻击李延年残部和平息“大刀会”武装暴乱的胜利,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稳定了社会秩序,而且有效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