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曾山、刘英、粟裕和即将开赴皖南抗日前线的指战员在平阳山门合影。
1934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转战闽浙皖赣四省边境。1935年1月,先遣队战斗失利后,根据中央军区指示,经整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此后,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率领下,于1935年2月下旬入浙开展游击战争,并于6月中下旬开始九进平阳,于1936年9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携手创建了浙南游击根据地。在之后3年的游击战争中,挺进师与平阳人民并肩战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大规模“围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浙江国共和谈协议,红军挺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下辖3个支队和1个教导队,1938年3月,在山门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1938年3月18日,由粟裕率400多子弟兵,从山门出发赴皖南集结,平阳群众夹道欢送子弟兵奔赴抗日前线。5月,原挺进师新兵连100多人从平阳凤林赶来加入。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浙江的抗日健儿从平阳出发,行军1个月到达皖南,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史称“老三营”。八年抗战转战南北,战功赫赫的同时,从山门出征北上的众多子弟兵也在枪林弹雨中为国捐躯,已知牺牲的英烈有109人,其中平阳籍86名。
1980年春,粟裕派工作人员到山门大屯等地看望乡亲们,当粟裕看到大屯村口的两颗大树照片后,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浙南新四军出征地”条幅和“兵民并肩齐奋斗、鱼水相依情意牢”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