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独特的文化阵地,社区教育是浙江终身教育的靓丽名片!我市通过打造“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推进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社区,满足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构建乡村十五分钟“学习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即日起,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城市大学、温州新闻网特联合推出“浙”里享学 文化共“富”——走访温州市“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主题宣传活动,为大家解码全民终身学习的“温州模式”,全景展示温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文化先行”奋力绘就的“共富”新图景。

丽岙街道茶堂“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

温州网2022-12-05 09:02:00

  ■共同体概况

  丽岙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侨胞侨眷占93%,海外侨胞超过3.27万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目前,丽岙的常住人口以老人、青少年儿童居多,他们大多是子女或父母多居住在国外。受条件限制,丽岙街道众多留守妇女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精神生活匮乏等问题;留守儿童物质条件基本予以满足,但课余生活单调,缺少益趣。茶堂村位于丽岙街道辖区中心位置,常住人口1000左右,海外华侨4000左右,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侨眷。茶堂村文化礼堂作为村里老人及留守妇女、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存在活动单一、不够丰富,自身活动开展困难等问题。文化礼堂负责人与丽岙街道社区学校负责人经过多次讨论,决定成立茶堂文化礼堂社区教育共同体,2021年下半年,共同体开始正常运行。

  ■创建成效

  茶堂文化礼堂社区教育共同体自开办以来,累计开展各类课程50余项,累计500多课时,线上线下约有7000人次参与。共同体将根据疫情的好转逐步调整课程、人数的限制,能让更多的群众参与,以满足群众终身学习和精神文化需求。

  建立一支合理的师资队伍。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师资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共同体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支由专业跟业余、专职跟兼职组合而成的师资队伍。丽岙街道社区教育负责人与茶堂村文化礼堂负责人主持共同体的运行与对上工作,聘请2名退休教师负责共同体的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并与温大商学院结对吸引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不定期到文化礼堂开展志愿教学活动,同时在辖区内招募一批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参与到各类兴趣教学活动中。

  课程设置融合当地特色。共同体的主要特色品牌“小丽学堂”根据丽岙的实际情况,融入“花”和“侨”等地方特色,及居民需求出发,设置符合妇女们受欢迎的课程,如识字班、花创课、美食园、手机班等,以及青少年儿童喜爱的兴趣小组如科技园、手工坊等,通过课堂、网络互动方式,使众多妇女走出家庭,倾情学习,交结朋友,青少年儿童在玩乐中学习。

  重构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网络。社区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活动,主动走出家门,活跃于社区,熟悉社区环境,在参加活动的时候结交新朋友,这既解决了社区居民的精神空虚和无聊的问题,同时又丰富了生活。此外还形成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的自己独有的社会支持网络。

  探索“积极老龄化”模式。以丽岙街道社区学校为阵地,探索出属于丽岙街道的“积极老龄化”模式,并在丽岙街道各村社复制推广,满足丽岙街道街道社区居民“健康、参与和保障”的三大需求。

  形成社区居民社会参与模式。在服务开展工作中,共同体老师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不同的学习小组服务,随着服务的深入与成熟,部分服务已形成自主自发式社区居民参与模式。随着学员逐渐成熟和参与人数的增加,有的课程延伸至社区居民自主独立开展志愿服务,组建志愿者队伍,关爱老人、退伍党员与留守儿童等。

  ■品牌示范

  共同体结合丽岙当地文化基础与“花”、“侨”等地方特色,以实际需求为出发、以提升丽岙街道妇女和侨乡青少年儿童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为重任,开展“小丽学堂”终身教育学习品牌项目,搭建全龄教育终身学习平台,开设“小丽学堂·学文班”“小丽学堂·花创坊”“小丽学堂·艺趣间”“小丽学堂·食乐园”“小丽学堂·翩舞队”“小丽学堂·E时代”“小丽学堂·科学园”等课程,旨在提升丽岙居民的综合文化素养能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并通过结合当下生活中的新生事物进行授课,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吸引更多地人投身到学习教育中来,发挥“活到老、学到老”精神,打造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小丽学堂”终身教育学习品牌项目,多次被市、区里表扬,曾获得2020年度“瓯海区终身教育学习品牌”荣誉称号、瓯海区“五个10”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21年度获得温州市妇女儿童公益评选项目二等奖、2022年度温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优秀奖。

监制:张佳玮|策划:黄国强|编辑: 金道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