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红色百年 | 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从山门出发北上抗日(1938年)
2021-07-11 15:50:00

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全体将士在平阳山门接受曾山、刘英、粟裕检阅

  1937年10月2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将湘、鄂、赣、闽、粤、豫、浙、皖八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浙江省浙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也在改编为新四军之列。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标志新四军这支建制部队正式诞生。

  1937年的8月24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进行第二次和平谈判,几经协商,达成停战协议,其第一条就是“闽浙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这里所指的“闽浙红军”是指刘英、粟裕领导的“红军闽浙军区”所属部队,包括浙南、浙西南、浙东南及金衢方向的红军部队。

  谈判结束后的8月27日,红军闽浙军区发布《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闽浙军区司令部通告》,要求所属部队迅速集中,以期早日实现对日直接作战。9月14日,刘英率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特务队,离开瑞安沙门山游击根据地,重返平阳山门大屯。临时省委在大屯发出通知,要求挺进师各部到平阳山门集中。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龙跃首先接到集中的通知,立即带领浙南部分县机关干部来到山门大屯,与临时省委会合。过了几天,张文碧带领的小分队12人来到山门集中。舒雨旺部70多人离开瑞安梅山到达山门。下旬,临时省委机关和已集中的部队移驻凤林。余龙贵等10位伤员星夜兼程从泰平区赶到凤林,与临时省委会合。10月19日,粟裕率部50余人,从离开浙西南,向平阳进发(于11月到达山门)。10月底,张麒麟、曾又昔率挺进师第二纵队干部战士和地方干部50多人,离开浙西南龙(泉)、浦(城)边地区,前来平阳集中。

  在粟裕到达的次日晚上,临时省委和红军闽浙军区在水办村马仙宫召开部队整编大会。部队以挺进师原来的支队建制为基础,分编成3个支队和1个教导队。挺进师在凤林召开全体指战员大会,宣布将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司令员,刘英任政委,陈铁君任副司令员,张文碧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支队、1个教导队。第一支队长范连辉,第二支队长舒雨旺,第三支队长周瑞球,教导队长杨发旺。

  早在9月29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谈判代表吴毓、龙跃到达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向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驻南京代表秦邦宪(博古)转交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给党中央的报告,汇报了谈判的经过和结果,并请示部队今后的行动问题。秦邦宪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并告知,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正与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谈判,拟将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秦邦宪指示,部队集中后不要下山,以防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在新四军组成以前,没有他的亲笔信,任何人不得调动部队。他还将上述意见写进了给刘英的信。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成立之后,军部两次致电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催促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去皖南集中。但是,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并没有收到八路军办事处和秦邦宪同志的来信,因此只能集中待命。为了弄清原因,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派龙跃、余龙贵前往公路边武汉办事处,请示部队的行动问题。两人途经南昌时,来到新四军军部驻地,向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兼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汇报了红军挺进师集中训练和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情况。十多天后,项英告诉龙跃、余龙贵:对浙江部队的编制、集中地点及今后浙江工作安排等问题,长江局和东南分局已统一意见,作了专门决定。鉴于此事涉及浙南游击根据地和红军挺进师主要领导人的工作安排,关系重大,项英委托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新四军军分会委员曾山专程前往平阳传达、部署。

  1938年2月底,曾山与龙跃、余龙贵从南昌出发,于3月5日抵达平阳山门,来到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地大屯村。当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会议在大屯召开。刘英代表临时省委作了工作汇报,曾山在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南方游击区工作决议精神。会议研究了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进一步整编为新四军等工作。会后,经酝酿和交换意见,决定粟裕率部队北上抗日,刘英和部分干部及3个短枪班留在浙江,坚持工作。

  3月上旬,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在山门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粟裕任团队长。部队改编后共400多人,有长短枪121支,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闽浙边临时省委在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召开动员大会,曾山、刘英、粟裕分别向部队作动员讲话,并与原红七军团指战员在抗日干校合影留念,然后,在山门与出征部队合影。

  3月18日上午,粟裕、陈铁君率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将士400余人,从山门街出发,开赴抗日前线。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的24名学员组成随军报务团,随部队开赴前线。在凤卧乡吴潭桥村水尾宫前,隆重举行了北上抗日誓师大会暨瑞平县委欢送大会。郑海啸代表瑞平县委和群众在会上致欢送辞,粟裕代表全体指战员表示坚决抗战的决心。当地共产党员和群众纷纷赶来欢送。部队经凤林、内塘、马迹等地离开平阳。

  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北上后,中共浙南特委又于4月召集了100多名新战士,并在凤卧赤砂进行一个多月的军政训练。5月,80多名新战士在原红军挺进师干部宣恩金护送下,从赤砂出发,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

  以后,平阳还有许多抗日积极分子和知识青年及学生等,通过水头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介绍,奔赴抗日前线,成为新四军战士,如阮世炯、金冶、许布洛等平阳临时中学学生和社会青年14人。

  1980年,粟裕委托身边工作人员吴克斌到山门抗校、凤卧马头岗、山门大屯村采访,拍摄了照片,并给大屯村3000元购买茶树苗。他看到吴克斌同志拍摄的大屯村口两颗大树的照片后,触景生情,挥笔写下“浙南新四军出征地”条幅和“兵民并肩齐奋斗、鱼水相依情意牢”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