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红色百年 | 成立支援前线委员会和剿匪反霸斗争(1949年)
2021-07-11 15:49:00

  一、征粮支前

  1949年5月,浙江解放后,浙南地区成为解放大军继续南进解放南方各省的重要基地之一。平阳与福建接壤,是解放大军南进福建的要道。因此,动员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成为平阳人民光荣的中心任务。6月16日,县委成立支援前线委员会,主任郑海啸,下设粮秣、民兵、交通、总务四个股,各区相应组织支前委员会,负责为南下部队提供粮食、柴草、马料等物资和统一安排调度民工与船只等工作。为了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支前工作,县支前委员会开展了广泛的政治动员和宣传活动。经过宣传动员,许多群众主动捐粮,有的地方群众还自愿组成运输队,为前线部队运送军用物资。

  在支前物资中,粮食供给是首要任务。为保证军粮供应,县委一方面对囤积粮食的不法商贩进行打击,防止粮食外运,另一方面向有存粮的地主和殷实富户摊派军粮。到7月底,共募集军粮101万斤。6月,县委颁布《征借粮秣暂行办法》,规定以累进计征办法向中农以上阶层借粮食。7月4日,县委又发出《关于修正征借军粮办法之决定》:以各户全年收获量计算,大地主征借50%-60%,中地主征借30%-50%,小地主或富农征借20%-35%,富裕中农征借20%以下。至8月,全县共筹集粮食300多万斤、柴草100多万斤、马料30多万斤及其他军用物资;组织了19个运输大队,计有民工6372人,负责运送支前物资。此外,县支前委员会还组织了66艘大帆船,支援解放军解放洞头等海岛。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刚刚从困苦生活中解放出来的平阳人民,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积极献物出力,为支援解放军南下作战作出了重要贡献。9月2日,随着南下大军远离平阳,大规模支前工作基本结束,县支前委员会和所属各区支前委员会撤销。

  二、剿匪与反霸斗争

  1949年5月,平阳解放后,国民党军队尚盘踞在南麂等岛屿,招纳逃亡的地主和旧党政军警特人员,另立所谓的“平阳县政府”,并与解放前就在沿海一带岛屿活动的海匪勾结,经常登陆沿海地区或潜入内地,肆行袭扰。国民党特务武装收罗散兵游勇,勾结土匪恶霸、流氓地痞、封建会道门,潜伏在农村,昼伏夜出,或造谣破坏,或进行反参军、反清算、反征粮、反变革活动,企图组织“敌后游击根据地”。匪特活动十分猖狂,四处袭击乡政府、杀害干部和人民群众、洗劫农家和商店,给刚刚解放的平阳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受到很大的威胁。9月16日,平阳县委召开扩大会议,县委书记戴尚义在会上提出“把剿匪工作放在当前工作的第一位”,并成立县剿匪委员会,赵思孟任主任。各区也以区中队和民兵为主要力量,建立剿匪领导机构,各乡镇也组织了剿匪委员会,党、政、军、民密切合作,广泛深入发动群众,以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全面开展剿匪斗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清剿,剿匪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全县共计剿灭匪特38股,歼灭、俘捕匪特527人,缴获轻机枪3挺、长短枪101支、子弹4191发、手榴弹19枚。至1951年底,大规模的剿匪斗争基本结束,有力地保护了人民安居乐业,稳定了社会秩序。

  在剿匪的同时,全县开展民主反霸斗争。恶霸是国民党统治与封建势力相结合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前,恶霸分子依仗或纠集反动势力,称霸一方,残酷压榨群众,而且多身负血债。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勾结或组织匪特,猖狂对抗党的各项中心工作。1949年10月15日,县委召开区、乡干部大会,布置反霸、减租等工作。会后,各区以村为单位成立反霸小组。11月,民主反霸斗争在全县展开。在斗争中,各区政府清算了恶霸地主的土地、房屋、金银、粮食等财产,分配给苦主和贫雇农及部分群众。平阳县民主反霸斗争至1950年基本结束。

  剿匪和反霸斗争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所谓的在平阳“组织敌后游击根据地”的企图,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扫清了障碍、稳定了城乡秩序、安定了民心,人民群众不再轻信各种谣言,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更加信任中国共产党。